Bulling牛财金
新闻详情

全球第四大汽车国‘断磁’!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重锤下,莫迪的‘印度制造’产线将停摆、外交急求援

发表时间:2025-06-09 16:01作者:牛财金

一纸出口管制令下,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的流水线陷入沉寂,莫迪的“印度制造”雄心遭遇釜底抽薪。


“库存归零,全线停产。”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的警告在行业内部疯传。这个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的命脉,被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材料彻底扼住——稀土磁铁

图片

图1. 印度汽车工厂。

01 停摆倒计时,印度汽车业命悬一线

新德里郊区的汽车工厂里,生产线仍在运转,但工人们心不在焉地瞥向车间电子钟——倒计时数字每跳动一秒,都意味着距离全面停产更近一步。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的闭门会议上,三大车企高管面色凝重,面前的紧急报告标注着触目惊心的预警:全行业稀土磁铁库存将在6月耗尽,“几天内”生产线将全面停摆

这些比硬币还小的磁性材料,是现代汽车的“工业维生素”。从电动车驱动电机到传统汽车的电动车窗、扬声器,再到安全气囊传感器,没有它们,整车就无法下线。印度汽车业每年从中国进口700吨稀土磁体,价值约3000万美元。量少价低却不可或缺

4月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海关数据显示:永磁体出口量断崖式下跌51%,仅2626吨。对年进口量达700吨的印度汽车业而言,这是致命一击。

稀土真是个好东西!

02 中国标准,全球稀土产业链的重塑

中国是稀土出口的大国,过去中国许多稀土企业无序出口,互相杀价,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保护环境和高效利用稀土资源,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和标准。

近日,中国对稀土磁铁行业引入了跟踪系统,系统已于上周生效——要求生产商在线提交包括交易量和客户名称在内的额外信息。

印度企业为获取稀土出口许可,需闯过五关:印度政府批准→准备“最终用途证明”→中国驻印使馆核验→中国供应商申请→中国商务部审批。这套流程走完,短则数周,长则数月。

“供应商通常备有3-6周的库存,在某些情况下时间更长。可想而知,库存很快将消耗殆尽。”一位印度业内高管无奈道

中国卡印度脖子了吗?

中国政府表示:没有。中国只是在按规则办事。所有的申请都在走正常的流程。

图片

图2. 稀土永磁产品

03 印度的地缘政治策略在为自己制造伤害

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新规则非常焦虑。德国大众、韩国企业已陆续获得中方供货许可,但印度20多份申请石沉大海。行业高管私下承认:“与中国政府的紧张关系,是最担心审批失败的根本原因”

有媒体认为,印度的地缘政治给印度企业造成连带伤害。

印度驻北京大使馆正紧急协调汽车代表团与中国商务部会面,但具体日期至今悬而未决。莫迪办公室已三度致函北京,新德里街头却仍在巡游庆祝“印巴军事胜利”的花车——面子与里子的撕裂,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04 资源诅咒,金山上的乞丐

讽刺性的一幕正在上演:印度本土稀土储量高达690万吨,位居全球前五,却因缺乏冶炼能力被迫“捧着金碗要饭”

中国掌控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绝对主导权:63%的开采量、90%的加工产能,构成无法绕过的产业霸权。反观印度国有稀土企业IREL,年加工能力仅1万吨,不到中国的0.5%

市场研究公司Grant Thornton Bharat合伙人萨克特·梅赫拉一针见血:“中国在2023年加工了20多万吨稀土,而印度每年加工的稀土仅为1万吨。印度迫切需要实现精炼能力现代化”

印度电动汽车产业的虚假繁荣更暴露深层次问题。去年印度电动车销量达190万辆,表面风光无限。但议会《2024-25年经济调查》报告揭露残酷真相:几乎所有车型都依赖中国进口零部件。2024年,印度单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电池和磁铁就价值70亿美元

莫迪力推的“自力更生”政策,在现实面前沦为空洞口号。印度连电子垃圾回收都做不好,每年6200万吨电子垃圾仅回收22%,“这一数字令人汗颜”

05 大国博弈,稀土战争的全球风暴

这场危机已演变为全球性风暴。代表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主流车企的汽车创新联盟,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向美国发出联名信警告:“若无法稳定获取稀土元素及磁铁,汽车供应商将无法生产关键汽车零部件”

信中明确列出受影响零部件清单:

  • 自动变速箱、节气门体、交流发电机;

  • 各类电机、传感器、安全带;

  • 扬声器、照明设备、动力转向系统及摄像头。

信函结尾发出严峻警告:“严重情况下可能被迫减产,甚至关闭车辆组装生产线

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采取的系统性措施,显示出这是长期战略:

  • 中国日前已对稀土磁铁行业引入了跟踪系统,要求生产商在线提交包括交易量和客户名称在内的额外信息;

  •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追踪整个稀土生产链,强化行业管控,打击走私、非法开采和逃税等违法行为;

  • 在6月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是非歧视性的,不针对特定国家”。


06 历史教训,印度自食其果的必然

回首中印经贸往来,印度政府的所作所为早已为今日困局埋下伏笔:

  • 上海电气承接的印度莎圣6×660兆瓦煤电站项目,中方垫资建设却被拒付13亿美元工程款,反遭索赔21亿人民币;

  • 中国铁建重工出口印度的盾构机,被疑用于中印边境军事隧道建设;

  • 2024年4月,在中国帮助建成全球最大炼钢高炉仅半年后,印度宣布对华钢铁加征12%关税;

更令人心寒的是,印度一面封杀中国APP、没收小米48亿元资产,一面又要求中国“特供”战略资源。这种单边索取的双标逻辑,终于撞上中国稀土管制的铜墙铁壁。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的表态铿锵有力:稀土是军民两用的关键物项,采取规范的出口管控措施,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全球产业链负责任的态度。

印度一边在边境部署重兵,一边却在产业链上对中国高度依赖。从稀土到电池,从手机到汽车,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了地图上的国界线。

中印博弈不止在边境,还在稀土、电池、手机和汽车里。

欢迎关注、转发、点赞。



分享到: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