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ing牛财金
新闻详情

美国断供C919发动机,中国如何破局?长江-1000A给出答案

发表时间:2025-05-31 09:01作者:数字兔

1500架订单 vs 18架交付,国产大飞机如何破局?长江-1000A性能逼近世界顶级,美国禁令反成最佳“催化剂”!

5月29日,多家外媒报道称,美国已暂停向中国出口用于C919商用飞机开发的部分喷气发动机相关技术和零部件。这不是第一次,但这次发生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格外引人注目。

《纽约时报》指出,禁令矛头直指中国商飞(COMAC),这家肩负“国家翼梦”的公司正试图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垄断格局。

美国商务部在声明中表示,此举是对“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管控”的报复。而这场“你断我芯片,我断你稀土”的博弈,也再次把C919推向风口浪尖。

01 一架大飞机,从“拼装质疑”到“订单破千”

不少人曾质疑,C919发动机来自进口,能叫国产飞机吗?

当然可以。

“设计就像装修房子,建材可来自全球,但设计图纸和主导思路是自己的。”——C919副总设计师 傅国华

C919由中国商飞全自主设计,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从气动外形到系统匹配,均由中国团队主导。尽管发动机、航电等部分零件源自全球,但设计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图片

图1. 中国大飞机C919.

为什么叫C919?

C919的含义:中国商飞采用统一的“C+数字9X9”的方式命名大飞机,“C”代表中国/商飞;“9”寓意长久;“19”代表190座级(实际最大载客量192人),“09”表示90座级,C919是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

十九年征途:从“运-10遗志”到“破云银翼”

2017年5月5日,浦东机场万人屏息。C919腾空而起,78分钟首飞全程零故障。指挥大厅内,白发工程师相拥而泣——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干线客机全流程研发能力的国家
  • 2006年,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立,重启尘封26年的“大飞机梦”。

  • 2008年,中国商飞在黄浦江畔诞生,C919项目正式启动。

  • 2015年首架总装下线。

  • 2020年吐鲁番50℃高温:液压系统在灼热跑道上连续测试12小时

  • 2021年黑河-30℃极寒:航电设备在冰雾中启动217次

  • 累计完成5300项试飞科目,2022年9月终获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49

  • 2023年5月28日,MU9191航班从虹桥机场启航。当首航旅客手握“全球首架C919”登机牌踏入客舱,一个被波音空客垄断半世纪的市场铁幕,被悄然撕开。

  • 截至2025年5月,东航已运营超1.14万班C919航班,飞行超2.8万小时,运送旅客超157万人次。

  • C919总订单已接近1500架,确认订单近1000架。

  • 市场以行动投下信任票:东航C919两年执飞1.14万班次,承运157万人次单机盈利创民航史奇迹。2025年春运期间,16架C919承运旅客破百万,国产客机首次担纲运输主力。


图片
图2. C919美图。

02 C919国产化率60%背后的“供应链革命”

C919国产化率已达60%,是全球同型机最高的,波音仅35%,但C919核心系统仍受制于人

系统国产突破技术进步
机体结构
使用中航西飞的超临界机翼
提高巡航速度,减阻5%
复材应用
采用光威复材碳纤维,占比12%
C929的50%复材技术已迁移
航电系统
中航工业与GE合资的昂际航电提供,通过"技术对等"合作模式,使中国工程师占比超80%。
航电架构已实现完全自主设计,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IMA)达到波音787同等水平2025年7月装机替代美国柯林斯

我国大飞机的总装基地浦东祝桥正上演产业链聚变

  • 700亿元扩建大飞机产业园,集聚60家配套企业

  • 通过16家合资企业覆盖航电、飞控等关键系统

  • 目标2026年本地配套率达65%。


03 千架订单与18架交付:60%国产率还不够,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截至2025年5月,C919订单簿突破1500架(确认订单近1000架),市场规模达9000亿元。与此形成尖锐对比的是:

  • 累计交付仅18架(东航10架+国航南航各3架+其他);

  • 订单交付率仅1.2%.

这一巨大落差,正是国产化紧迫性的铁证

供应链脆弱性:2024年红海危机导致欧洲港口拥堵,某型传感器延迟47天到货,3架飞机被迫延期;
产能硬约束:上海浦东单条总装线年产能仅30架,第二条线2026年投产;
✈️ 认证壁垒:欧盟EASA明言“依赖进口部件不予认证”,当前仅获巴西、俄罗斯等12国认可;

进口航空发动机随时断供;

解决之道只有一条:核心系统国产化。尤其是航空发动机——中国商用航空的“最后命门”。


图片

图3. 长江-1000A航发。


04 美国禁运,“中国心”加速跳动:长江1000A已在飞!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门槛极高,常年被GE、普惠、罗罗三大巨头垄断。

根据《2024航空发动机白皮书》,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市场占比仅5%,但中国正在用“国家级投入”撬动这块市场:

  • 航发动力、航发科技等国资企业全线介入

  • 高端合金、单晶叶片、涡轮材料等多项突破

  • 以C919为牵引,带动整个航空产业链升级

2025年5月28日,美国商务部冻结LEAP-1C发动机出口许可——这颗占C919成本40%的“心脏”,库存仅能维持至2026年初

这次美国“断供”发动机,看似精准打击,实则已来迟一步。

⚙️ 长江-1000A vs LEAP-1C 发动机参数对比

以下是两款适配C919的发动机关键参数与技术特点对比(数据综合自多源)

1. 基础参数对比

参数长江-1000ALEAP-1C
推力范围
12,000~13,000kgf(约10~15吨)
13,500kgf(约13.5吨)
长度/直径
3.29m / 1.96m
≈3.3m / ≈2.4m(公开数据有限)
重量
3,296kg
≈3,100kg
风扇直径
1.98m
≈2.0m
涵道比
11:1
11:1
总压比
50:1
40:1
推重比
4.75(按15吨推力计算)
≈4.35(按13.5吨推力计算)

2. 技术特点对比

技术方向长江-1000ALEAP-1C
叶片设计
国产复合材料宽弦风扇叶片(减重+高效)
3D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赛峰/GE专利)
燃烧技术
贫油预混燃烧(降低排放)
TAPS III双环预混旋流技术(低氮氧化物)
材料工艺
新一代单晶叶片+粉末冶金涡轮盘(耐温1150℃)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燃烧室(耐温≈1400℃)
控制系统
全权限数字控制(FADEC)国产化
双通道FADEC(霍尼韦尔提供)
适航进度
2025年目标完成取证,2027年交付
已通过FAA/EASA认证(2014年投入商用)

3. 发动机耐温能力对比(2025年最新数据)

参数
长江-1000A
LEAP-1C
涡轮前温度(T4)
1800K (约1527℃)
1950K (约1677℃)
叶片耐温极限
1150℃(单晶合金)
1400℃(CMC材料)
燃烧室温度
2100K (约1827℃)
2200K (约1927℃)

国产长江1000A商用发动机关键指标已经逼近LEAP-1C,正在冲刺关键阶段:

2023年3月,1000A已搭载运-20军用运输机完成试飞,这也是进入量产前最关键的阶段。

2025年3月,中国航发董事史坚忠透露:1000A发动机表现“远超预期”!

这是一场技术飞跃。因为中国此前从未开发过大型民航发动机,而长江1000A一上来就直指国际第五代标准,对标的正是LEAP-1C。

“我们直接从‘0’跨越到‘5代’,靠的是中国工程师一次次熬夜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响

研发单位是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ACAEC),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
后续更大推力的长江-20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已列入规划。

军工专家晨枫一针见血:“美国禁运是长江-1000A的最佳催产素”。原计划2030年商用的长江-1000A,装机节点已提前至2026年底——比原计划提速整整4年!

可以预见,一旦长江1000A成功商业化,将极大释放“国产飞机+国产动力”的战略红利。

图片

图4. C919组装车间。

05 破局之路:从18架到150架的产能跃升

智能制造正撕开产能枷锁

  • 成都航空产业园:3200个零件的机头通过130条智能线实现精度0.01mm控制,上海第二条脉动生产线2026年投产,目标年产150架。

交付时间表迎来历史性跨越

年份目标交付量关键动作
2025年
50架
智能装配系统上线
2026年
80架
第二总装线投产+长江发动机装机验证
2030年
150架
四地协同制造网络成型

全球化认证同步突围

  • 中俄完成23项适航标准对接;

  • 老挝航空已接收首架C919投入运营;

  • 沙特技术代表团密访浦东总装线。


真正的翅膀,从不依赖他人的风力。

当第18架交付的C919划破云层时,浦东工厂的第24台长江-1000A发动机正以15000转/分的轰鸣宣示:


封锁激活创造,断供倒逼突破。

这架银翼的每一次震颤,都在改写全球航空业的历史。


扩展阅读

震撼南海!中国轰-6战略轰炸机重磅现身西沙,强势回应菲美挑衅!


384颗华为昇腾910C芯片如何干翻英伟达?这份技术拆解令人震撼


分享到: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