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拿台湾做交易筹码、封杀中国留学生、撕裂制度,特朗普式外交正在毁掉美国对华战略--特鲁克斯专访发表时间:2025-05-25 10:50
一、从“对华温和”到“火上浇油”:特朗普对华战略为何急剧翻转?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副教授、权威中国政治研究者罗瑞·特鲁克斯(Rory Truex)在最新专访中指出,特朗普政府最初对中国展现出相对温和的姿态,一度令学界担心中美会走向“权威轴心的重组”,即美国主动靠拢中俄等国家。 特鲁克斯认为,特朗普试图亲近中国领导人和普京,这种做法并非出于地缘战略,而是源于他本人对强人政治的本能亲近。 然而,美国这种最初的温和很快因“谈判破裂”“通胀升级”及“选战政治”而转向对华施压:中美贸易战爆发、科技封锁升级、留学生政策收紧。特鲁克斯将这一变化定义为“特朗普人格化外交带来的策略突变”:缺乏系统性,不以长期战略利益为中心,而以个人得失与情绪波动为主导。 ![]() 二、中国的应对:“国家主义心理构建”与“以牙还牙的反制逻辑”特鲁克斯指出,中国在特朗普政策冲击下并未表现出政策上的仓促,而是转向长期准备下的战略反制:
他进一步强调,中国对“国家主义心理韧性”的塑造,将在应对长期对抗中成为关键变量,这一点是西方常常忽略的“社会动员基础”。 三、华盛顿智库风向:温和派沉默,强硬派上位作为“Under Pressure”研究项目的作者,特鲁克斯在对超过50位美国对华政策专家的访谈中发现:四分之一的研究者承认在舆论中感受到“必须更强硬”的压力,否则将被视为“亲中”或“受控”。
这种环境加剧了对中国政策的“激化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在恐惧被污名化的压力下,越来越多专业人士主动迎合对华鹰派语言,导致理性与建制式对话机制崩塌。 四、台湾:最脆弱的战略交汇点中国台湾问题,是本轮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变量,也是最有可能因特朗普个人外交风格而“失控”的战区。 特鲁克斯提出美国可能面临的三重风险:
五、美国外交制度的崩塌:特朗普对制度外交的系统性削弱
特鲁克斯指出,特朗普的外交行为呈现以下四个关键特征:
这不仅使美国外交政策连续性丧失,也让北京乃至全球都陷入“无法预测”的战略焦虑中。 六、对东亚盟友的“战术折损”:从不信任到战略疏离在东亚,美国历来的优势是其稳固的盟友体系。但特鲁克斯警告,特朗普时代的“挑衅性领导方式”将使日、韩、菲等传统盟友“心生疑虑”,甚至转向“战略多边”,寻求中美间的双向制衡。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特朗普执政期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得以顺利推进,而美国却游离于亚洲经济秩序之外。 七、“联俄制华”逻辑成立吗?对于“联俄制华”的说法,特鲁克斯评价为“理论最理想、现实最荒谬”的策略设想。他指出:
他犀利地指出:
八、面对“人格型对手”,中国需建立制度性应对框架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并不构成传统地缘战略意义上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更像一场不受控制的“外交人格暴风”。 北京的任务,不是简单对抗特朗普,而是建立起一整套制度化、预警化、心理弹性化的应对体系:
“理性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对手不再理性时,我们更不能失去它。” 了解最新国际新闻,请关注牛财金!如果你喜欢,就请转发,让更多人喜欢! 扩展阅读 美国封杀华为AI芯片,抗议无效,反击还需利剑,呼唤中国的长臂管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