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5纳米光刻技术蓄势待发,上海国际半导体展新凯来首秀发表时间:2025-03-27 15:04 在3月26日开幕的上海国际半导体展(Semicon China)上,一家与H公司关系密切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SiCarrier新凯来——成为全场焦点。这是该公司成立四年来首次公开其最新芯片制造设备,引发行业对国产芯片技术突破的强烈关注。 ![]() 新凯来首秀:国产光刻机设备“突围”引轰动在Semicon China的首日展会上,新凯来的展位人潮涌动。从行业同行到潜在客户,再到媒体记者,众多观众争相了解这家神秘企业的最新技术进展。该公司此次展出了数十款芯片制造与测试设备,包括刻蚀机、清洗设备等关键环节的工具,部分设备甚至可能支持5纳米芯片制程——这一突破性技术此前被认为依赖美国主导的极紫外光刻(EUV)技术,而中国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美国出口管制。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保密原因,部分设备虽未明确标注制程节点,其中一些节点,包括不在产品清单上的蚀刻工具,能够支持5纳米芯片的生产。这一说法与SiCarrier在2023年申请的一项专利相呼应,该专利提出通过改进深紫外光刻(DUV)技术实现5纳米芯片制造,绕过需要EUV技术的限制。 此次参展,新凯来通过照片和模型的方式展示了其多款即将发布的产品,包括薄膜产品PVD(普陀山)、CVD(长白山)、ALD(阿里山);扩散装备RTP(三清山)、EPI(峨眉山);刻蚀产品ETCH(武夷山);光学检测产品岳麗山BFI、丹霞山DFI、蓬莱山PC、莫干山MBI;光学量测产品天门山IBO、天门山DBO;PX量测产品沂蒙山AFM、赤壁山-XP XPS、赤壁山-XD XRD、赤壁山-XF XRF;功率检测产品RATE-CP、RATE-KGD、RATE-FT。 下面是这些设备的技术解读: 1. EPI“峨眉山”:针对外延沉积工艺,是先进制程(如3nm)和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的关键装备,打破应用材料(AMAT)、东京电子(TEL)的长期垄断。 2. ETCH“武夷山”:蚀刻设备对标AMAT的市场份额,用于芯片微观结构雕刻,精度达纳米级。 3. CVD“长白山”: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突破东京电子在5nm以下制程的技术壁垒,支持高纯度薄膜沉积。 5nm光刻技术突破背后的产业链猜想尽管新凯开未直接确认其设备是否参与华为公司2023年推出的7纳米麒麟芯片(搭载于Mate 60 Pro手机)的生产,但业界普遍推测两者存在关联。华为在2023年突破美国制裁、成功量产7纳米芯片,被认为离不开本土供应链的支撑。而SiCarrier作为深圳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其技术路径与华为需求高度契合。 分析人士指出,若SiCarrier的设备确能支持更先进制程,将极大缓解中国芯片制造对ASML等国际巨头的依赖,并为华为等企业继续推进高端芯片研发提供关键支撑。 中美芯片战下的“突围”信号此次展会正值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持续收紧之际。SiCarrier的亮相被视为中国在芯片制造设备领域“自主可控”战略的阶段性成果。该公司成立仅四年,便凭借深圳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迅速在刻蚀、清洗等关键工艺环节取得突破,凸显了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卡脖子”环节的攻坚决心。 展会期间,一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SiCarrier的设备若能实现量产并稳定输出,将为中国芯片制造企业打开新的可能性。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美国技术封锁的一次有力回击。” 行业反响:国产替代加速,但挑战犹存尽管SiCarrier的展台人气爆棚,但其设备的实际性能、量产能力和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目前,中国企业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领域的全球份额仍较低,而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进一步升级可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不过,此次展会传递的信号已足够明确:在本土企业的持续突破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加速摆脱“缺芯”困境。对于SiCarrier而言,这场上海之行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其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