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ing牛财金
新闻详情

特朗普退出北约?一场"美国优先"的全球豪赌

发表时间:2025-03-05 07:16作者:牛财金

近日,美国政府内部出现了退出北约、退出联合国的呼声。

这引起了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激烈争论。

美国真的要退出北约吗?美国在去年已经通过立法,禁止总统擅自做出退出北约的决定,特朗普又如何退出北约?

图片

美国退出北约的呼声

  1. 马斯克的"退群"立场
    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埃隆·马斯克于3月1日在社交平台X上支持用户@GuntherEagleman提出的"美国应退出北约与联合国"的呼吁,评论称"我同意"。此举引发国际震动,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延伸和信号


  2. 共和党内的呼应
    犹他州参议员迈克·李(Mike Lee)长期批评北约是"欧洲的盛宴,美国的负担",并于2月提出《退出联合国灾难法案》,谴责联合国已成为"暴君平台"。肯塔基州众议员托马斯·马西(Thomas Massie)更称北约是"应被送进博物馆的冷战遗物"


  3. 特朗普的北约立场演变
    特朗普早在2019年便称"北约已死",并在2020年达沃斯会议上对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直言"若欧洲遭袭,美国不会救援"。2025年连任后,他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远超当前2%目标),并抱怨美国承担北约直接预算的15.8%(与德国并列最高)是"不公平负担"


法律障碍与现实困境

  • 北约退出的程序难题与路径
    根据鲁比奥等人2024年提议并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总统需获得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或国会授权才能退出北约。但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斯科特·安德森指出,该法律存在漏洞,特朗普可能通过"静默退出"(如停止军事合作、拒付经费)架空北约

  • 联合国退出的法律真空
    《联合国宪章》未规定成员国退出机制。1965年印尼曾短暂"退群",但未履行程序即自行回归。若美国单方面退出,可能引发国际法效力争议

全球冲击波

  1. 北约解体与欧洲安全危机

  • 美国撤出将导致北约失去70%军事资源,欧洲面临7个永久基地、300枚战术核武器及25万驻军的真空。德国总理默茨坦言欧洲需5年完成"军事自主化",但短期内难以填补防御缺口

  • 乌克兰可能因欧洲国家收缩军援而迅速耗尽弹药,俄罗斯西部军区压力骤降70%,或加速推进"俄白联盟"扩张

  1. 联合国体系崩塌

  • 美国贡献联合国常规预算的22%(2025年约8.18亿美元)及维和预算的25%。其退出将导致年度50亿美元资金缺口,气候谈判、人道援助等项目或陷入瘫痪

  • 安理会"五常变四常"将引发制度震荡,中俄可能通过扩大弃权票增强话语权,而英法需深度绑定欧盟以维持影响力

  1. 地缘格局重构

  • 亚太地区可能形成"新军事轴心":日本或突破集体自卫权限制,澳英美联盟(AUKUS)升级为"亚太版北约"

  • 中东权力真空或使伊朗与沙特对抗烈度提升200%,北极资源争夺失去制衡

  1. 美国自损性后果

  • 失去35%海外军事基地使用权,美元全球结算份额或下降2-3个百分点,纽约可能因联合国总部迁移损失15%金融中心地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权重或从12.28%跃升至18%,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政治动机:孤立主义与霸权焦虑的合谋

马斯克的"退群"主张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战略收缩的缩影。其背后交织着三重逻辑:

  1. 经济算计:北约军费(美国年投入9680亿美元)与联合国会费被视为"沉没成本",共和党试图将其转化为国内基建或科技竞赛资金

  2. 民粹动员:通过"反全球化"叙事迎合蓝领阶层,将国际责任污名化为"精英游戏",正如马斯克称"联合国环保标准扼杀特斯拉德国工厂"

  3. 霸权护持:面对中国在联合国机构影响力上升(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连任获中方支持),美国选择"掀桌子"而非规则内竞争,暴露单极秩序难以为继的焦虑

历史镜鉴:从威尔逊到特朗普的轮回

1919年威尔逊推动成立国联却遭美国国会否决,导致全球治理真空与二战爆发;如今特朗普的"退群"冲动同样危险。北约前司令斯塔夫里迪斯警告:"当美国背对世界,世界将学会背对美国"——这种孤立主义可能使美国重蹈1930年代英国"光荣孤立"的覆辙,最终丧失全球领导权


中国的战略机遇与风险

若美国退出联合国,中国将面临双重挑战:

  • 机遇:在气候治理、维和行动等领域填补权力真空,推动"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议程对接

  • 风险:被迫过度承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可能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需警惕联合国机制瘫痪引发的区域性冲突外溢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退群"豪赌,本质上是单极霸权对多极化浪潮的绝望反扑。正如基辛格所言:"世界秩序需要共同塑造,而非单方面摧毁。"这场博弈的终极代价,或许是加速美国从"不可或缺的国家"沦为"可被替代的玩家",而人类将再次见证:没有超级大国的全球治理,虽步履蹒跚,却不可逆转


牛财金小知识

金德尔伯格陷阱:

这一概念源自美国著名世界经济史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的霸权稳定理论奠基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的研究,他指出大国未能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时,可能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和混乱。

金德尔伯格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起源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强权,但又未能像英国一样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美国尽管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未能接替英国扮演的角色,结果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陷入衰退、种族灭绝和世界大战。对全球化而言,就缺少了全球公共品的提供者。

2017年1月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欧洲新闻网发表的文章里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理论”,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该陷阱论逆向思考,告诫美国人:中国崛起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美国无力负责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


分享到: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