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股票平准基金入市规模和救市效果1-A股篇发表时间:2024-02-15 20:39 基金平准基金入市2024年2月5日,上证指数在徘徊了17年后,再次跌破2700点,跌倒了2635.09,市场一片哀嚎,希望平准基金入市的呼声此起披伏。 而彭博社则报道说,中国计划筹集2万亿平准基金资金。 平准基金,又称稳定基金,一般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所设立的基金,用来稳定市场。但是在实际中,平准基金又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了政府部门可以调用的、用于稳定市场的资金,例如财政资金、特别国债等资金。 在中国,一般是由中央汇金公司和证金公司具体负责平准资金的运作。 历史上, 汇金公司共10次在市场大幅增持股票,其中7次是以增持四大银行股票的方式,3次是以增持指数ETF的方式。 2024年2月6日,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汇金公司增持股票或指数ETF基金一般会迅速带来市场反弹,增持规模越大,市场回升和长期企稳就越明显。 图1. 平准基金入市后的上证指数走势图 国家平准基金什么时候入市?2008年,汇金公司首次宣布在二级市场增持国有银行股。首轮增持始于2008年9月18日,汇金宣布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开始有关市场操作;到2009年9月,汇金首轮增持结束,期间共买入工、中、建三行股票4.91亿股,市值合计约21.1亿元。 第二次增持是2009年10月9日,工、中、建分别公告,三行均于9日收到股东汇金公司通知,汇金公司近日通过上交所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三行A股股份,承诺未来1年内继续增持。此轮仅增持三大行股票5134万股,耗资约2亿元。当日上证综指上涨4.76%。 第三次增持是在2011年10月10日,汇金在二级市场增持工、农、中、建四行股票,金额达2亿元,由于当时农业银行已经上市,因此也被汇金收入囊中一同增持。次日上证综指小幅上涨0.16%。而在随后的一年内,汇金分别买入工行1.17亿股、中行2.51亿股、建行1.17亿股、农行3.47亿股,动用资金约27.68亿元。 第四次是在2012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跌至2100点附近,而汇金公司宣布即日起,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次日上证指数下跌0.81%。截止2013年4月,四大行纷纷出公告披露汇金增持情况,累计资金达20多亿元 第五次为2013年6月,汇金斥资约3.6亿元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了四大行股份。 2015年6月12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标志着清理场外配资的开始。沪指从上半年的牛市高点5178.19点(6月12日)转头之下,断崖式下跌,大量股票连续跌停,7月9日当天最低3373.54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跌幅达到34.34%。从牛市到熊市的急剧转变,极大的伤害了广大投资者。 期间,7月4日,21家券商出资1200亿元买入蓝筹股;7月5日,汇金在央行的支持下持续买入蓝筹ETF;7月8日,追加700亿元买入中小创股。7月中旬之前,17家商业银行共计出资1.3万亿元入市稳定市场。虽然这次平准基金入市规模很大,但只带来了沪指短暂的小反弹,在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沪指在8月二次探底。随后资金再次入市、降准降息、养老金入市,中国股市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 平准基金救市的成效 历次平准基金入市的规模和效果
表1. 历次平准基金入市的规模和效果 平准基金入市并不是就能收获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历史数据看,一般期间跌幅达到25%-30%时平准基金会入市。 平准基金入市的短期对冲效果明显,但中长期不一定,有可能在短暂反弹之后再探新低。 平准基金的对象应是大盘蓝筹股,2024年则扩大了范围,也兼顾部分中小盘股。 2008年的平准基金入市最成功,虽然沪指短期继续探底到1664.93点,但是随后的大反弹,2009年沪指涨幅达80%。 2009年股市的大反弹是因为有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配合,效果显著。 之后的救市效果不理想。 2023年底到2024年2月初,经过市场千呼万唤,平准基金才真正大规模出手,应该是国家队综合分析了经济基本面、股市估值以及内外部环境后作出的决定。从时机看,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恢复,股市处于估值底部,托底效果会比较明显,把效用发挥到最大。 回顾平准基金入市的历史,平准基金不是股市上涨的决定因素,平准基金入市只是大致指明了底部的位置,平准基金主要起稳定市场的作用。股市能否上涨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 相关阅读 |
|